近日,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数值预报研究团队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首次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开展了高时间分辨率的红外地表发射率(LSE)实地观测试验。
塔克拉玛干沙漠作为我国最大的沙漠,在全球气候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该地区地表能量平衡过程复杂,而LSE作为关键参数之一,直接影响地表与大气之间的能量交换。因此,精确测量沙漠地区LSE的日变化特征,对于提高气候模型模拟精度、优化遥感地表温度反演算法以及监测区域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发现,塔克拉玛干沙漠红外地表发射率存在显著的波长依赖性。具体而言,日平均值在9.1微米的波段为0.827,而日平均值在12.1微米的波段则达到峰值0.969,其中14.3微米的波段日变化幅度最大。研究揭示了三种主导LSE日变化的物理机制:高温条件下石英矿物晶格振动的增强效应、地表热胀冷缩引起的微观结构变化,以及夜间辐射冷却对边界层的稳定作用。
团队通过模型对比提出,正弦函数能更准确捕捉LSE的日周期特征,尤其是14.3微米波段,因其具有高敏感性,可作为监测沙漠地表—大气相互作用的理想指标。
(作者:玉素甫·吐尔公 马玉芬芬责任编辑: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