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科技管理信息系统

气象科技管理信息系统

当前位置:首页 / 科研动态 / 正文阅读

德州陵城:“遥”看倒伏“麦”向丰收

发布者:系统维护管理员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发布时间:2025/5/22 14:39:53   标签:   浏览次数:241

德州市陵城区作为山东粮食主产区,常年小麦种植面积近百万亩。然而,夏季频发的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易引发小麦倒伏。对此,陵城区气象局通过深度应用合成孔径雷达(SAR)和高光谱卫星遥感技术,研究分析和确定区分倒伏小麦的特征值和分类方法,实现对于小麦倒伏的精密监测。

由于小麦倒伏局地性强,传统人工巡查方式效率低、成本高且易受天气制约。陵城区气象局借助高光谱卫星遥感技术,实现农田尺度的精细化诊断。具体而言,是通过高分六号卫星数据进行光谱分析,确定区分倒伏小麦的特征值和分类方法,同时结合土壤湿度等实时数据,构建起多维度的小麦倒伏评估模型。

传统光学遥感依赖可见光成像,同时小麦倒伏易发生时段在夏季,晴空数据少,而利用雷达波与作物相互作用的物理特性,可实现全天候获取农田数据。雷达“遥”看小麦的核心原理在于捕捉不同极化通道的后向散射信号:正常生长的麦株因直立结构对垂直极化波反射强烈,而倒伏后的麦秆平铺地表,水平极化信号显著增强。通过计算极化指数,可精准量化小麦倒伏程度,空间分辨率可达10米,阴雨天气下监测精度超过90%。

通过SAR和高光谱卫星遥感技术的融合应用,区气象局结合历史数据与机器学习模型,生成分级灾情图,指导救援力量优先抢收小麦重度倒伏区域,使灾害评估时间从过去的3天压缩至24小时,为灾后补种争取了宝贵窗口期。在灾害定损环节,保险公司可通过高光谱卫星遥感技术快速完成小麦倒伏面积统计,为农业保险定损赔偿提供技术支撑。2024年5月10日、25日,陵城出现两次强对流天气,大部分乡镇的小麦出现了零散倒伏,由于倒伏面积小、分布广,导致承保的保险公司统计成本较高。区气象局采用高光谱卫星遥感技术一天内完成倒伏地段提取和面积统计,协助相关保险公司完成统计工作。

目前,遥感技术的应用正在突破单一灾害监测功能,向农业生产全流程延伸。区气象局通过整合多源遥感数据,将雷达获取的宏观灾情信息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结合,分析土壤含水量与植株抗倒伏指数,及时制作相关产品,多渠道发放到农户手中,为农业生产提供数据支撑和技术指导。与此同时,通过高光谱卫星反演的土壤肥力分布图,推广变量施肥技术,提高农户经济效益,实现水肥的科学利用与规划;通过反演植被指数,动态调整不同地块的灌溉施肥方案,在监测到某区域指数偏低时,系统可自动生成变量施肥处方图,无人机植保队据此开展精准作业,打造农业种植新模式。

从太空俯瞰陵城,高分卫星捕捉到的不仅是麦浪翻滚的壮美画卷,更是一个传统农业县向科技要生产力的生动实践。2024年,全区因小麦倒伏造成的粮食损失同比下降60%,农业综合产值增长18%,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2万元。

(作者:焉兆旭 责任编辑:张林)

设为首页 | 加为收藏 |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主管单位: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  网站维护: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
业务咨询:010-68409139 技术支持:010-68407418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邮编:100081 EMAIL:kjgl@cma.gov.cn 京ICP备 15008089号-2
访问次数[61968941] 当前在线[0]